close

不可諱言,這篇文章啟發於倫敦攝政街撤旗事件。

圖片來源:Global Voices English 全球之聲英文網 http://globalvoicesonline.org/2012/07/26/uk-taiwan-flag-disappears-from-london-olympics-street-display/

 

又不可諱言地,撤旗這件事用膝蓋想也知道會發生,只是時間長短而已。

(在ITC那個小學校上台玩一下布袋戲偶都會被"撤名"了...)

(我一直對這事念念不忘,可見打擊有多大)

相關的照片跟圖片,在facebook流傳了好幾天,可以看到許多人的憤慨之情,急著把英文報導分享出去,"讓全世界都知道"。

 

但,第三次不可諱言地,我們,臺灣人,憑什麼要全世界都認識我們,認識兩岸鬥爭,認識中國大陸打壓。

並非說這件事不重要,或是不值得被關注,曾幾何時,我們的眼界只停留在臺灣,只停留在兩岸關係了。

最初面對來自世界的朋友們時,我也熱切地想告訴他們臺灣的邊緣化困境,

後來才發現,每個國家或族群,都在為自己的問題掙扎,而我了解的卻不多,

印尼的地震海嘯、菲律賓風災、印度的階級社會、南蘇丹追求獨立、厄利垂亞的人權自由、肯亞/伊索比亞的貧民問題、庫德族無法擁有自己的國家、伊郎/伊拉克人總是被視為恐怖份子、薩米族正在消逝的文化...

臺灣本島只占了地球表面積的0.007%,而全世界都在運轉,應該是開放性海島國家的臺灣,卻封閉於海峽兩岸的牛角尖。

 

刮別人鬍子前,先把自己刮乾淨。

希望全世界認識臺灣以前,我們應該先認識全世界。

如何起步? 

臺灣人已經生活在雲端了,只要願意,隨時能打開天線接收世界各地的新知識。

個人潛見:

 

1.認識世界地圖

地理知識能快速的建立世界觀,將資訊與地理關係連結。

就像在臺灣一說臺南暴雨,可以直覺性想到高雄大概也在下大雨。

新聞提及西太平洋海嘯,就知道臺灣跟日本東岸要小心了。

 

2.忍受簡體字

忍受並非接受,但事實上簡體字已經降低了許多資訊吸收的門檻,

拜中國大陸快速掘起之福,一些資訊提供者增加了中文介面,如BBC中文網

而大陸人在全球的活動也搜集了不少新知,再編彙成中文資訊,如百度百科

當然...還是要先懂得中立且理性對待訊息,多方求證,盡信書不如無書。

 

3.學多點語言吧!當然,英文第一

英文仍然是國際交流使用的主要語言之一,懂得一些英文,即可以接受更多的資訊,

最顯而易見的例子,庫德人的條目在維基百科中文版只有一頁,在英文版中卻有八個段落的主文。

當然也可以逆向操作,看百度百科庫爾德條目的資訊也多了維基百科一點點。

懂得越多語言,就越有機會吸收更多資訊。

定時看看各國新聞網站,CNNBBC法新社NHK...etc,在家能知天下事。

 

臺灣人已經生活在雲端了,卻還是有意識地,選擇將資訊的接收限縮於臺灣,

認識全世界,關懷全世界,才有資格贏得世界的關懷,

讓我們打開天線,用開闊的胸襟統治臺灣吧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nalud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